酒文化里的劣性一面饶是大学也概莫能外

2017-06-25 初夏丶 未知
浏览
导读:□本报评论员 刘阳 1月15日晚,26岁的江苏大学研究生史国平倒在了宿舍里,当晚抢救无效之后死亡。一个多月前,他才刚刚被保送为博士生。这一天晚上,史国平参加了导师组织的聚餐。根据聚餐的菜单小票,师生5桌一共喝掉了18瓶酒,其中13瓶是白酒。很遗憾,人

□本报评论员 刘阳

  1月15日晚,26岁的江苏大学研究生史国平倒在了宿舍里,当晚抢救无效之后死亡。一个多月前,他才刚刚被保送为博士生。这一天晚上,史国平参加了导师组织的聚餐。根据聚餐的菜单小票,师生5桌一共喝掉了18瓶酒,其中13瓶是白酒。很遗憾,人才还未来得及实现自己的科研抱负,就倒在了酒桌上。

  研究生虽然还生活在象牙塔里,但也不能完全与社会脱节,参加同学聚会,导师聚餐,本来也在正常的社交范围内。不过这条新闻一出,倒是炸出了很多愤怒的研究生,借此吐槽对导师的不满。有人说,经常要帮导师做项目,熬夜加班,没有假期,没有周末,也没有收入,饭局还得去陪酒,感觉自己也快要死了。还有的导师更过分,让学生拿快递、寄快递、报账、跑腿,还有看小孩。这位把学生当保姆的导师,一定是上天派来(炼学生意志的。

  导师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,或是没有正确地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,放眼全国不算个例,有的导师甚至拿毕业证来威胁学生无偿给自己打工,师德实在堪忧。导师带学生做项目,带他们尽早与社会接轨,本是好事一桩,可现在呢,不能给到相应的报酬是一方面,不过学生更在意的是,希望自己能真正从做课题中学到东西。而事实上,很多学生只是提高了打字和做表格的速度而已。

  不得不说的是,现在的校园已经不是纯粹搞学术、学知识的地方。越来越多的利益关系充斥着大学校园,搞研究的目的也不再纯粹。导师们已经普遍被学生们“尊称”为老板了,师生关系发生异化。把学校当作精神的圣地、知识的海洋、独立于社会的世外桃源在现在看来似乎有些夸张和理想主义,但完全走上世俗化和金钱至上的道路,还是太过分了吧。

  不管怎么说,拉学生喝酒这件事,导师们以后还是少做吧。史国平的导师朱教授后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,他说在饭桌上,自己并没有给学生劝过酒,在饭桌上串来串去,他确实不知道当时史国平喝了多少。朱教授说:“我自己有胃溃疡,不喝白酒,只喝了一点黄酒。我不可能劝别人喝。”

  导师不曾向学生劝酒,但学生陪导师应酬,很多人心里就代入了这样的酒文化,“这是讨好导师的机会,导师看得起我,不能给他丢脸。”毕竟俗话不是说了吗,感情都在酒里。作为一个也上过研究生的人,至少我身边的导师相比喝酒应酬,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学术能力、敬业精神甚至个人品性。站在强势一方的立场上劝酒固然可恶,但其实很多时候并没有人逼你喝,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喝或者量力而行。可是学生呢,表忠心表态度,希望能借此讨好导师,给自己的学业带来帮助。

  不只是学生,可能是陪老板应酬的职员,也可能是辈分低一些的晚辈,都抱着这样的心态上了酒桌。你看,中国酒文化里劣性的一面,就是这么糟糕。

  快过年了,希望大家喝酒还是悠着点,你想培养感情也好,表忠心也罢,重点绝对不在酒桌上。



除夕为什么要贴春联?春联的来历

年夜饭的由来和习俗

春节三大习俗的形成:年夜饭 守岁 压岁钱

年夜饭的由来

盘点全球各种怪异的年夜饭风俗 还是中国最